12月7日中午,大化瑤族自治縣北景鄉庫區水面上,韋杰武正與妻子、弟弟及兩個工人一起,給網箱內的兩萬尾魚苗“搬家”,將它們分批轉移到多個大網箱內。到明年9月,這批魚苗長大出售后,可給他帶來6萬元左右的純收入。而這僅僅是他養魚收入的一小部分。
北景鄉離大化縣城90多公里,是巖灘電站的重點淹沒區。當地群眾靠水吃水,在河里攔網養魚或網箱養魚。當天,記者從縣城進入北景鄉境內,沿公路而行,可以看到河面上連片的網箱漁網。部分漁民的房屋沿河而建,房前是公路,屋后是河岸。
韋杰武是北景鄉的養魚大戶,擁有103個大大小小的養魚網箱,養有鯉魚、羅非魚、白鰱等多個品種。他在自己的網箱上,用木條和帆布搭了個20多平方米的小屋,大部分的時間就在這間小屋里,漁網 照料著這些“魚財神”。小屋里除了兩張床、一臺小冰箱等簡易生活用具外,最多的是一袋袋的魚飼料。
下午4時許,一直很安靜的網箱里熱鬧起來,韋杰武和工人們開始忙碌。“這個時候魚都起來找食了,每天光飼料就要兩噸!濒~在水里上浮下沉,一把料撒下去,爭食的魚撲騰出陣陣白色水花。韋杰武說,今年他已經賣了15萬公斤魚,還有5萬公斤魚養在網箱內!澳憧床坏绞裁粗靛X的東西,但是一年總的投入有200萬元,純收入100萬元左右!
韋杰武此前曾攔網養魚,但2009年的“淡水殼菜”拖沉了他所有的投入,欠下了幾十萬元外債。當年,他向銀行貸款10萬元,改用網箱養魚。剛開始一些魚苗總養不大,他天天蹲在網箱,看著魚苗思索,漸漸就入了門。如今他不僅還清了欠債,還購置了汽車,并不斷擴大養殖規模。如今在北景鄉,養魚致富已不是新鮮事,許多農戶依靠養魚,蓋起了樓房,購買了摩托車、小汽車,甚至還有漁民購買中巴車跑起客運生意。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養殖隊伍,并“抱團”發展經營,互通信息,相互幫扶。
今年5月,韋杰武牽頭成立了養魚專業合作社,目前已有18戶農戶加入。其中已有10戶開始養魚,另外8戶也正準備開始養殖。“合作社最主要就是在技術和資金上對農戶進行幫助!表f杰武說。今年,他拿出60多萬元幫助兩戶合作社成員建起了30多個養魚網箱,并細心指導他們進行養殖。
早在2009年,為把漁業做大做強,促進漁業增產漁民增收,當地黨委、政府積極引導全鄉漁民成立了養魚專業合作社,以解決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、技術指導、資金籌措、水產品銷售等問題。當年底,江棟村村民韋偉明就牽頭成立了養魚專業合作社。當時參與的農戶有10戶,如今已發展到了20戶,擁有網箱約500箱。在韋偉明看來,成立合作社最大的作用就是“調整養魚結構”。他介紹,合作社成員每年可養三批魚,每一批都根據市場的需求,由合作社成員共同協調養魚的品種和數量。當一個品種達到10萬尾后,農戶就不再增加數量,轉而飼養別的品種。“這樣可以維持市場供給平衡,保證大家的收入!表f偉明說。他的屋后就是河岸,他在河里設了15個網箱,今年總共可以出售2萬公斤魚,純收入5至6萬元。這些魚大多銷往云南、貴州等地,最遠的“游”到了甘肅。
專業合作社模式出現后,漁民們借此交流經驗、互相擔保貸款、商議結構調整等,漁業產量和效益有了較大提高。目前,北景鄉共有養魚戶3850戶,8家養魚專業合作社,加入合作社的養魚大戶有142戶。全鄉網箱養魚達9032箱,攔網養魚58處面積達2.2萬畝,年均產量3000噸以上,產值達4500萬元,漁民年人均純收入4000元以上。